建國市場-【市場裡的二樓unbiggie故事】


【來看展的廖阿伯】

先感謝這篇的攝影支援:Azing Chen、彭子芸照片與洪蕊蕾的繪本以及一同為建國市場記錄的夥伴補齊了建國市場二樓人物故事。

一個市場文化的形成,就是需要生活在市場的人們。
每一個人都有每一個人的故事,在市場的來往的有上千人,那麼這裡便有上千上百則的故事等待去發掘。當找到一位來建國市場裡的消費者,跟他聊聊與建國市場的點點滴滴,或許就能聊上一個上午。

在建國市場理的小人物unbiggie,市場的一、二樓為市場商業區,其中二樓又以生鮮為主;三、四樓為住宅區,當初住宅區當初的規劃給老兵及部分綠川吊腳樓居民居住。隨者時間轉移,物換星移,原先住民早已有所更動,但有著各自的大故事。
由於建國市場有700多個攤外,外圍則有2000多個,樓上住戶有180戶,要每一個人都認識且然而要得知他們所有人的故事,實在有些困難!在編寫這篇時,只能先借由已認識的建國市場居民,來訪談他們故事,這篇【市場裡的二樓unbiggie】便以二樓居民及攤商故事主軸。

【二樓走廊】
【二樓看建國市場窗外】

【二樓空間圖】
媽祖生日的當天,聖母宮與二樓的圓環區難得熱鬧。
而在市場內聖母宮當義工的蘇先生於民國六十四年服完兵役,便到市場內部的聖母宮服務,可謂是奉獻了大半輩子給市場了,市場也見證他結婚生子,如今最大孫子都十五、六歲了,居民們也會於閒暇時也常常聖母宮泡泡茶、聊聊天,好不愉快。他說到在市場的商家很多跟他一樣並非是本地人,有三分之二的商家跟他一樣都是彰化來的,那時人人都想來都市找工作,接者又說到市場在全盛時期,每天都人山人海。
但隨著超市的興起,加上商家因政府的規畫而遷離他處,曾經最大的市集,如今只剩下一樓攤商,除了過年才能再見到昔日繁榮的景象,看者猶如自己母親的市集興建、繁華又走向下坡,心中真的無限感觸。

【二樓的聖母宮】

建國市場二樓圓環區本來為魚肉攤商區域,在921大地震時被判定為危樓,本要拆除,但在建國市場居民的救濟下,結構得以補強。然而因危樓訴願與結構補強工程,使得建國市場二樓攤商搬出建國市場二樓,到位在干城臨時市場擺攤,因覺得在臨時市場生意不錯,便不再搬回建國市場二樓,連帶的使建國市場二樓走廊攤商沒落。

【二樓圓環區的結構補強】

【建國市場二樓廊道速寫/繪朱書漢】


【蘭花理髮店-蘭花姐】


【蘭花姐/Azing Chen攝】
建國市場二樓走廊上,汙黑的地磚瀰漫著各式辛香料氣味,一旁的麵食與燒鴨工廠,難想像這裡原有服飾店、理髮店,但現在還有在為客人理髮的,只剩兩、三家,而蘭花姐理髮店便是其中一家。而在此開店的便是蘭花姐,相信只要來建國市場訪調與紀錄的都一定認識她,近70歲的蘭花姐九點左右便會出現在她的理髮店內,傍晚時回家。

【繪本中的蘭花姐理髮店/洪蕊蕾繪】
【蘭花姐的老公,為建國市場台鐵宿舍的管理者】

與蘭花姐閒聊中得知,在國小畢業以後開始在工廠做女紅,直到25歲時開始學剪頭髮。蘭花理髮店則是在30年前開業。蘭花姐很自豪的說,這間理髮店的椅子裝潢用具等,都是開業用到現在,聽到這不經意看了桌上的梳子,心想連這梳子年紀都比我大上10幾歲以上。
最近市場在2016年9月20將拆遷,之前蘭花姐也不斷的為建國市場到處陳情、寫陳情書,希望能將建國市場居民與攤商對拆遷的意見與不滿,讓市府知道,並希望新建國市場的問題能有所改善。
而蘭花姐將於舊建國市場9月20日拆遷後正式退休,而蘭花姐的兒子為建國市場裡的蔬果攤商,將會遷往新建國市場繼續營業。

【豆芽菜阿姨】


【剝豆芽菜的婦女們】
而原本二樓圓環區的店面商家,因為客源的減少而關門不做,本來有四家理髮店,如今剩下兩家還有在營業。其中一間的理髮師便開始兼職副業,撥起了豆芽菜,將豆芽菜去頭去尾成了銀菜芽。然而在副業並不好賺,一袋豆芽菜給100元的工資,將一袋豆芽菜撥成銀菜芽大約要花上2個小時,不過阿姨也就懵做因為日子還算過得去。
來訪的這天除了本來有兩位固定班底正撥豆芽菜,還有另外ㄧ位阿姨加入撥豆芽菜的行列,為照片左一燙捲髮的阿姨,是位菜販。一位 TC Time Walk 台中時空漫步的成員正在向她介紹TC這導覽組織,後方則為外拍團。每次看到她,都會反覆的說著她的一句名言:我的青春都嫁給菜市場。

【來29號空間看展的二人:穿紅衣的為蘭花姐,一旁則為豆芽菜阿姨】

每次一去建國路224之2之29號空間,都會看到建國市場二樓走廊上店門口有幾個中年婦女,各自坐在店門口,正撥著豆芽菜。這些撥豆芽菜的阿姨大多是因為理髮店沒啥生意,撥著豆芽菜添補家用矇做。但有一位不是,這便是坐在蘭花理髮店對面的豆芽菜阿姨。

【正在包肉粽的豆芽菜阿姨】
豆芽菜阿姨原本是在建國市場做港式養茶的師傅,工作的地點便是在二樓,現在建國市場的管委會所在位置,可惜在921大地震以後便結束營業。豆芽菜阿姨沒上過學,不太識字,但本身手藝精湛,像是端午節時便包肉粽,賺些外快;而平常則撥豆芽菜,把豆芽菜去頭去尾。記得聽豆芽菜阿姨說每撥一斤需要兩個小時,一斤只能賺200元,幾乎每天撥到八九點時才會回家。

【洪大哥】

洪大哥高中時建國市場建設完成,原先也是綠川吊腳樓畔的居民,與許多攤商一樣,從少年看著建國市場建攝啟用,壯年時看著建國市場興盛到921時因局部被判定為危樓而致使建國市場一分為二,到老年看著建國市場即將拆遷。洪大哥父母為蔬果攤商,已經營至第二代。

【洪大哥(中間黃衣者),正講述建國市場歷史】

【洪大哥所攝的建國市場旁的台鐵就宿舍群,現已成停車場/洪大哥所攝】
【發生火災時的台鐵就宿舍區/洪大哥所攝
洪大哥所在位置便在蘭花理髮店的斜對面,大多上午前會待在建國市場。洪大哥善於推拿與養身之道,並對於建國市場搬遷的事物鞠躬盡瘁,洪大哥自稱他們為建國市場的"瘋塵三俠",另一位楊大哥則在五金行開業,為攤商批發與外送塑膠袋;另外一為張大哥為建國市場前主委,在他任內敲定在台糖生態池建立新建國市場。因為新建國市場尚有許多問題尚未解決,如3.5頓貨車無法上到新建國市場上方的停車場、攤位面寬不夠、周圍市集是否能同時拆遷等問題,皆尚未解決。
對於建國市場的拆遷與新建國市場的改善,仍需要洪大哥等人的努力!而如今新建國市場的硬體設施已底定,還是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

【接受訪談的三俠】

【二俠合照,站立者為洪大哥;坐者為楊大哥/Azing Chen攝
而目前三俠中的二俠:做雜貨與塑膠袋批發的楊大哥與前主委賣生鮮張大哥已經退休,剩下洪大哥



【廖阿伯】
剃骨阿伯-廖阿伯/彭子芸攝
廖阿伯本身見證的吊腳樓的興起到吊腳樓的拆除,建國市場的興盛到如今建國市場二樓空間僅剩幾家加工食物的工廠還有在營業,廖阿伯也正見證建國市場的拆遷,與新建國市場落成。

阿伯每天要面對的牛骨
阿伯說自己是從吊腳樓那搬遷過來的居民,從二戰結束,台灣光復時是開始從事牛肉加工與處理,至今已超過70個年頭,五個兒子其中有一位跟著廖阿伯一同從事牛肉處理與販售,延續處理牛肉的家族事業,看著 阿伯細心處理著牛骨,將骨頭上的筋肉剃除,思緒還而如此清晰邊割肉邊與我們聊天,不知70年後,自己是否也能像阿伯這樣手腳靈活,思緒清晰以及持續了70多年的職業呢?
 
阿伯與牛骨/彭子芸攝

【切牛骨的廖阿伯】
後來在2016年2月2日,建國市場二樓圓環區的"建國市場照片遺失展"在佈展完後,在二樓做牛肉的廖阿伯過來觀看,成為第一個參觀建國市場照片遺失展的參觀者,他面戴興喜笑容,看著這些建國市場的照片記錄,說起他從18歲入了這行,在綠川吊腳樓賣牛肉,到現在第四代加入牛肉買賣的過往。

【來看展的廖阿伯】

2015年時曾造訪建國市場二樓圓環區內棋社與電腦刻印店,已死寂的建國市場二樓圓環區域,幾乎所有二樓圓環區的店面都鐵門關上不再營業,然而靠近雙十路的二樓樓梯出入口旁,居然還有間店還開張著,店門上掛著電腦刻字、名片招牌,旁邊還擺上了棋社的立牌。
實在很難想像傳統市場裡居然有刻印店,走近一看一張桌子上擺了一面圍棋棋盤,一旁的櫃子上擺滿了各式印章,一切擺設井然有序,只是老闆不知去向。

【棋社與電腦刻印店】
2016年五月與大墩城聲訪談時棋社時,得知棋社與電腦刻印店的老闆為江先生,江先生也是綠川吊腳樓的居民,年少時便去刻印店當學徒,後來在建國市場內開設刻印店。由於對下棋很有興趣,開始專研圍棋,為圍棋六段。江先生還有一位棋友為羅先生,之前看到羅先生時便座在電腦前專研棋藝,得知他為圍棋四段,並有自己出書闡述他的哲學道理。

【江先生】
【與tc time walk老闆下棋,江先生秒殺他】


田調與紀錄下故事除了紀錄者的記錄與撰寫,也需要提供建國市場的故事,若您是建國市場的居民,或對建國市場有感情與故事者,歡迎來與我們聊聊您與建國市場的故事,你可以直接私訊寫作中區粉專,或加入建國路224號-建國市場田調分享團,分享您與建國市場的故事。

更多有關中區的記錄,歡迎直接來寫作中區FB粉專關注台中市就城區記錄等動態。也希望您能對寫作中區按讚並追蹤,這便是對我們這些文史工作者最大的鼓勵,謝謝您!(按此連結)

留言

熱門文章